弃甲曳兵

弃甲曳兵[ qì jiǎ yè bīng ]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狼狈逃窜的日寇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造句
这一仗,八路军大显神威,打得鬼子弃甲曳兵,狼狈而回。
又持六般法宝舞于手中,火光中斩妖破敌,狼兵惨叫不止,皆弃甲曳兵而走。
用法
联合式;作状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梁惠王向孟子请教人口不增长的原因,孟子说:“你是关心百姓的疾苦,但你喜欢打仗,不少百姓死于战争。在战场上他们只好弃甲曳兵了。打比方说战争中潜逃50步的士兵讥笑逃100步的士兵,逃跑的本质是一样的。”梁惠王决心停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