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过三[ shì bù guò sān ]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造句 我气得只好用那不足为凭的"坏事不过三"的说法来安慰自己。 新的立法将在“事不过三”体系下运作。 诚然,常言道,事不过三,因此,这类事情不会再发生了。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典故 源自春秋战国时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典故。中国人对三似乎有一种情节,“事不过三”是用来警告人不要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三衰而竭”更是有两国交战的历史典故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