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 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
垂帘听政图片
出处
宋 王偁《东都事略》:英宗暴得疾;慈圣后垂帘听政。
造句
江青不想垂帘听政,她想像武则天那样当皇帝。
从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西太后垂帘听政的情景。
这件事从头到尾都由她垂帘听政,幕后指使者是她。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
越俎代庖 垂帘听决 牝鸡司晨
反义词
包而不办
垂帘听政始于哪个朝代
垂帘听政始于战国时期。
中国最早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秦国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公元前306年,十七岁的秦昭王继位,其母宣太后以儿子年幼为名,开始了长达41年的摄政生涯,并由此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河。宣太后在这40多年中,始终是秦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形成了秦国上下只知有太后、穰侯、高陵、华阳、泾阳,不闻其有王的局面。昭王无法容忍母后长期临朝专权。最后,他听从范雎建议,收回全部大权,逐四贵于关外,改任范雎为相,这才彻底地结束了宣太后长期左右秦国朝政的局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