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zì qiáng bù xī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出处
《易 乾 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造句
许多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
他虽然长期处于困境,但始终自强不息。
我们不能苟且偷安,一定要自强不息,才能创出一番事。
他虽然生活贫困,却能自强不息,努力不懈。
如果不自强不息,那么就不能把握命运。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
工程师们自强不息地向大自然挑战,终于完成修筑这条公路的艰险工程。
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必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
卧薪尝胆 励精图治 发奋图强 虚度年华 艰苦创业 闻鸡起舞 学则不固 发愤图强
反义词
自暴自弃 虚度年华 自轻自贱 心灰意懒
成语接龙
息迹静处 处高临深 深仇重怨 怨天忧人 人材出众 众星捧月 月下老人 人人自危 危机四伏 伏牛乘马 马龙车水 水火无情 情见乎词 词穷理絶 絶仁弃义 义结金兰 兰摧玉折 折冲尊俎 俎樽折冲 冲冠眦裂 裂土分茅
自强不息的息是什么意思
息:停止
自强不息的经典语句
志当存高远。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自强不息的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让自己提高壮大,精益求精让自己的学问臻于完善。
自强不息的例子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华罗庚
华罗庚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华罗庚正确地回答出来,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我国杰出数学家。
清朝后期著名画家:任伯年
任伯年,上海人。他能成为一个大画家,完全是靠他幼刻苦勤奋得来。任伯年的父亲也是一位画家,在父亲影响下,他从两三岁开始读书时,就喜欢看父亲作画。十二岁时,父亲不幸过世,家中也随之贫寒,任伯年因此也失学了,到一家扇子店当学徒。一天干活下来很累,但不管多累,他每天仍坚持画上几笔;没有钱买纸,他就用废纸作画。店中老板知道后,看他的画也的确不凡,让他专门为扇面作画。从此,任伯年学有所用,画画的积极性更高了。最后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画家。
囊萤夜读:车胤
车胤,生于晋朝,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自强不息。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他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有甚么办法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间背诵书本内容,直到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小袋子里,因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他把这个布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车胤不断苦读,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后来还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员。
映雪读书:孙康晋朝有一个叫孙康的入,他生性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与人交谈则对答如流。孙康酷爱读书,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常常手不释卷,夜以继日,乐书不疲。尽管家境不好,他也时常面有菜色,但却难掩他目光中发自内心的光辉和热情,可是后来,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对读书沉迷愈深,他的家境却每况愈下,家人说再也供不起他狂读不止、耗费灯油了,也就是说他夜里不能读书了。孙康不是书呆子,他也不认为书中果然有千钟黍或颜如玉,只是读书实在是一件太快乐的事情,它给他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世界,使他体会到思想的乐趣,让他的心境变得明净高远,完全超脱了眼前困窘的处境,可是眼下没有书读的日子,让他觉得每一个夜晚都令人难以忍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他离开破败冷清的家,来到月华普照的雪原,冥思苦想,一筹莫展,心中悲苦,不知所从。然而,就在他彷徨复彷徨之际,一个念头击中了他,原来,在这皎洁的月光下,雪原反射着无边的银光,塑成了一个清亮又辉煌的世界,周围的景物十分清晰,似乎是上天悲悯感动于他苦苦向学的挚诚,特意将这天地都化作了他读书的好场所,他欣喜异常,奔回家去,取出书来,映着雪光一看,果然分明异常,他在心中欢喜不止:我又可以读书了,我又可以读书了!从此以后,每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孙康都捧一本书来到雪地,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后来,他成为了一个名重一时的大学者。他的映雪读书的故事也被传为佳话,成为勤奋好学的典范。
凿壁偷光:匡衡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