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三刀

两面三刀[ liǎng miàn sān dāo ]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
两面三刀
出处
元 李行道《灰阑记》二折: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
造句
他不只言行不一,更是两面三刀,暗中陷害竞争对手。
到目前为止,仍未有证据表明三军情报局在玩两面三刀。
这个人为人两面三刀,覆雨翻云你和他打交道可要当心。
他这个人对人不诚实,总是两面三刀,搞小动作。
有一种人两面三刀,翻云覆雨,和这种人交往一定要小心。
那些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肯定没有好下场。
李委员用两面三刀的手法,把政敌全打倒了。
我们应该坦诚相见,不要玩弄两面三刀的奸诈计谋。
老王为人两面三刀,你可要小心提防。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阴险的人。
近义词
言不由衷 口是心非 阳奉阴违 口蜜腹剑 三头两面 心口不一 表里不一 叶公好龙 耍两面派 言不由中
反义词
表里如一 襟怀坦白 上行下效 实事求是 忠诚老实
两面三刀打一***

属虎者是心急而情绪容易冲动的人,他们的判断有时不一定正确;他们讨厌规则,除非规则是他们定的,你常遇到已经更换过多次职业的属虎人,属虎者往往经常改变。因为他们不喜欢在原处滞留不动或者受外力限制。他有强烈的正义感,非常讨厌拐弯抹角,不过,为了日常生活过得顺利、平安,有时必须配合社会上的一些人情世故。不过,依他的个性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即使对方是他的上司,只要他认为对方有什么错误,便会理直气壮的提出批评。属虎人的眼中,所有流行时髦都是势利心在作怪。但属此者总认为自己是创新的人,制定规范的人,而他的步调总是偏向于超乎时代之前,不喜欢追随现时的潮流。
两面三刀典故
春秋中期,楚国在南方作大,连年出兵攻打郑国。此时郑国已归附齐国。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齐、鲁、宋、陈、郑、卫、许、曹八国主帅,讨伐楚国的附庸国蔡国。蔡国失败。桓公又以八国之师攻打楚国。楚被迫于召陵(今河南郾城东)议和。在八国之师行将撤兵回国之时,陈国的大夫辕涛涂对郑国的大夫申侯说,联军回去时要经过我们两国,吃穿住用都要我们两国承担,倘若叫军队沿海边撤,经莒国和徐国回去,这样一则可以向这些国家炫耀武力,二则可以减轻我们两国的负担,你看怎样?郑国大夫申侯说:好!好!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你就对齐王说罢!于是,辕涛涂就向齐桓公说了走东路可以炫耀武力的建议。齐桓公采纳了这个建议,就要下令走东路撤军时,申侯跑去见齐桓公说:联军长时间在外饱经雨露风霜作战,已相当疲累了,若是绕道东行,万一路上受到什么阻拦,那就苦了联军。辕涛涂这个人自顾自己利益,不顾联军利益,请桓公三思。齐桓公一听,以为申侯是为联军着想,生气地说,涛涂这小子险些误了大事,让把涛涂抓起来,同时命令郑文公奖赏申侯,叫把郑国在北边的一个战略要地虎牢赏给申侯。郑文公虽心中不满,也不得不屈从于齐桓公。
不久,联军回到自己国家,辕涛涂也被释放回国。他咽不下这口气,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之身,来到申侯的封邑虎牢。辕涛涂看过虎牢之后说,如果能在这里修建一座美城,就更壮观了,并答应请诸侯来帮助修建。申侯是个很贪心的人,真的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城。这一下辕涛涂抓住了把柄,向郑文公说申侯在此图谋不轨。郑文公本来就对申侯的为人不满,听了涛涂的话如同火上浇油,立即下令将申侯抓起来,把他杀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