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灾乐祸

幸灾乐祸[ xìng zāi lè huò ]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幸灾乐祸
出处
《左传 僖公十四年》:背施无亲,幸灾不仁。又《庄公二十年》: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
造句
附近发生***,他却幸灾乐祸地跑去看热闹。
老师平时教育我们对别人的不幸不应幸灾乐祸,而是去帮助他们。
小明受伤了,他在一旁幸灾乐祸。
对于同学的错误和缺点,我们不应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
对于遇到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手,不该幸灾乐祸。
幸灾乐祸的人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对犯了错误的同志,要热情帮助,而不应该幸灾乐祸,袖手旁观。
幸灾乐祸的心态实不可取。
幸灾乐祸的人不受大家欢迎。
飞机失事后,网路上居然出现一些幸灾乐祸的言论。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缺乏善意
近义词
落井下石 乐祸幸灾 坐视不救
反义词
哀矜勿喜 兔死狐悲 物伤其类 同病相怜 悲天悯人
幸灾乐祸典故
春秋时,晋国发生灾荒,请求向秦国买粮。大臣百里奚赞同卖粮,秦国给晋国支援了大批粮食,使晋国渡过了灾荒。第二年冬季,秦国发生饥荒,派人到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晋国人不给。庆郑说:背弃恩惠就没有亲人,幸灾乐祸就是不仁,贪图所爱惜的东西就是不祥,使邻国愤怒就是不义。这四种道德都丢掉了,用什么来保卫国家?虢射说:皮已经不存在,毛又依附在哪里?庆郑说:丢弃信用,背弃邻国,患难谁来周济?没有信用就会发生患难,失掉了救援,必定灭亡。这就是那样的。虢射说:即使给粮食,对怨恨不会有所减少,反而使敌人增加实力,不如不给。庆郑说:背弃恩惠,幸灾乐祸,是百姓所唾弃的。亲近的人还会因此结仇,何况是敌人呢?晋惠公不听。庆郑退下来说:国君要后悔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