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处
《孟子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造句
他很吝啬。她老板是个一毛不拔的人。她出手从不大方。
公益事业捐款会上,那个商人一毛不拔。
他是个十足的守财奴,在亲人需要资助时,他也一毛不拔。
这种人真是一毛不拔的吝嗇鬼。
这种一毛不拔的人,谁会愿意跟他来往?
这种人真是一毛不拔的吝啬鬼。
没想到他平日一毛不拔,也会捐钱赈灾。
这个人是有名的铁公鸡,一毛不拔。
他虽然很富有,但却一毛不拔,从不参加公益活动。
用法
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不拔一毛 挥金如土 锱铢必较 斤斤计较 善财难舍 爱财如命 爱钱如命 解囊相助
反义词
罄其所有 倾囊相助 解囊相助 拔毛济世 仗义疏财 挥金如土 慷慨好施 乐善好施 慷慨解囊 一掷千金 博施济众
一毛不拔典故
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杨朱默不作答。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