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下士


礼贤下士[ lǐ xián xià shì ]指帝王、大臣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敬重、结交有德有才的人。礼贤:尊敬贤者。下士:降低自己的身份结交一般有才能的人。

出处
《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造句
1他礼贤下士,对读书人十分尊重。
2刘备礼贤下士,注意重用人才。
3他虽身居高位,便谦恭屈己,能礼贤下士。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爱才若渴 爱才好士 彬彬有礼 吐哺握发 以礼待人 三顾茅庐
反义词
盛气凌人 傲世轻才 居高临下
礼贤下士的下什么意思
下:放下自己的身份。
成语接龙
士死知己 己饥己溺 溺心灭质 质疑问难 难以置信 信赏必罚 罚一劝百 百年偕老 老僧入定 定国安邦 邦家之光 光阴如箭 箭在弦上 上根大器 器宇轩昂 昂首伸眉 眉飞色悦 悦目娱心
典故
齐桓公礼贤下士的事颇多,在此仅举一二:《新序 杂事》载,齐桓公听说小臣稷是个贤士,渴望见他一面,与他交谈一番。一天,齐桓公连着三次去见他,小臣稷托故不见,跟随桓公的人就说:主公,您贵为万乘之主,他是个布衣百姓,一天中您来了三次,既然未见他,也就算了吧。齐桓公却颇有耐心他说:不能这样,贤士傲视爵禄富贵,才能轻视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视霸主也就会轻视贤士。纵有贤土傲视爵禄,我哪里又敢傲视霸主呢?这一天,齐桓公接连五次前去拜见,才得以见到小臣稷。又据《管子 小问》载,一天,桓公与管仲在宫内商讨要征伐莒国的事,还没行动,已在外面传开。桓公气愤地对管仲说:我与仲父闭门谋划伐莒,没有行动就传闻于外,这是什么原因?管仲曰:宫中必有圣人。桓公寻思了一下,说:是的,白天雇来干事的人中,有一个拿拓杵春米,眼睛向上看的,一定是他吧?那人叫东郭邮,等他来到齐桓公跟前,桓公把他请到上位坐下,询问他说:你是说出我要伐莒的吗?东郭邮果敢地说:是的,是我。桓公说:我密谋欲伐莒,而您却言伐莒,是何原因?东郭邮回答:我听说过,君子善于谋划,而小人善于推测。这是我推测出来的。桓公又问:你是如何推测出的?东郭邮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表情,悠悠欣喜是庆典的表情,忧郁清冷是服丧的表情,红光满面是打仗的表情。白天我看见君主在台上坐着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是打仗的表示,君王唏吁长出气却没有声,看口型应是言莒国,君主举起手远旨,也是指向着莒国的方向,我私下认为小诸侯国中不服君主的只有莒国,因此,我断定你是在谋划伐莒。桓公听言欣喜他说:好!你从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上断定大事,了不起!我要同你共谋事。不久,齐桓公就提拔了东郭邮,委以重任。总上所述,正是齐桓公礼贤下士,选贤任能,才为其霸业蓄备了大量的有用人才。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