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名正言顺
出处
《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造句
对不正之风提出批评,这是名正言顺的事,你不要藏头露尾的。
小强的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按学校的规定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得到全额的奖学金,但他却没有得到。
农民起义军政权的建立名正言顺,天诱其衷。
他是我班名正言顺的班长。
本来是件名正言顺的事,被你这样一搞,什麼立场都没有了。
用法
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说话
典故
春秋时期,子路问孔子:“卫君想请你帮他理政,您将先做什么?”孔子说:“先正名分。”子路说:“老师,您太迂腐了,名分有什么好正的?”孔子说:“你真鲁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教化不兴,教化不兴则刑罚不当,刑罚不当则老百姓不知所措。所以要先正名”。后以“名正言顺”谓作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