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无踪迹[ yǎo wú zōng jì ]一点踪迹都没有。谓不知去向。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 造句 四面搜寻,杳无踪迹。清 -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二回 我又朝洞里望去,但小孩子杳无踪迹。 大街上他们杳无踪迹表明了两个国家国民心理的两极分化。 燕易躲避银针的瞬间,那书生已然杳无踪迹。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