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造句
一個號稱自由民主的政府,居然不允許人民發表自己的意見,豈非咄咄怪事?
事實擺在眼前,他居然還能睜眼說瞎話,真是咄咄怪事。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与岂非、真是等连用
成语典故
晋代人殷浩,曾做过刺史,后来,受到朝廷信任,在北征后秦时,担任中军将军,统管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个州的军事。殷浩虽有学问,但不善打仗,结果北征失利,被撤职流放到信安(今浙江衢县)。他被流放后,从不抱怨,但常用手指在空中写写画画。有人发现他对空写的是“咄咄怪事”几个字。原来,殷浩是借此抒发内心的不满和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