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1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一、设立行政部、技术部、质检部、生产部、购销部相结合的质量管理机构,由质量负责人指挥。
二、由质量管理机构制定原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工艺过程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产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
三、原材料购入时,仓管员应对需检验的原材料,开立需检单,通知质量管理部门完成检验。
四、质量管理部门对制造过程的在制品均应依“工艺过程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实施全套质量检验,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五、车间主管必须督促员工对所制品进行自主检验,遇质量异常时予以挑出、改进和处理。
六、质量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产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范”实施质量检验,产品合格以后才能出货,以确保产成品质量。
七、原材料进厂检验有异常时,质检主管均在说明栏内说明异常原因。异常的原材料经核决试用后,要通知现场注意使用,并记录使用情况与供应厂商交涉。
八、质量负责人对预定交库产成品作最后指标检验,合格的.办理交库手续,不合格的不能交库,按“异常处理单”对相关人员追究责任。
九、为培养基层管理人员的质检管理,各部门应组成质量管理小组。
十、制定工艺质量评比和激励制度,坚持工艺质量检查整改制度。
20xx年3月1日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2产品标识管理制度是一套旨在规范企业产品标签、包装、说明书等标识行为的规则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标识的设计、制作、使用、管理和更新等方面。它旨在确保产品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同时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内容概述:
1. 标识内容:明确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成分、产地、规格、质量、使用方法等关键信息的展示标准。
2. 设计规范:规定字体、颜色、大小、布局等视觉元素,保持品牌形象统一,增强辨识度。
3. 法规遵守:参照国家及行业标准,确保标识内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如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
4. 制作流程:从设计审批到印刷制作的.步骤,包括样品确认、质量控制等环节。
5. 使用管理:指导产品标识的正确使用,防止错误或误导性的标识出现。
6. 更新机制:当产品信息变更或政策调整时,如何及时更新标识内容的程序。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3一、前言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关键。因此,建立健全的产品质量考核,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考核目的
产品质量考核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1. 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
2. 促进企业生产、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3.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4. 提高员工的工作极性和责任心。
三、考核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产品的质量考核,包括但不限于:
1.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 产品出厂前的检验;
3. 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表现。
四、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企业的要求制定,并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体考核标准包括以下容:
1. 产品质量指标和检测方法;
2. 产品质量控制要求和标准;
3. 产品使用寿命和维修保养要求;
4. 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流程和责任追究。
五、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常用的考核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抽样检验: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检验,以评估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2. 追溯检验:对已经出厂的产品进行检验,以确定产品的质量问题是否存在。
3. 使用调:对产品的使用者进行调,了解产品的使用情况和质量表现。
六、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考核周期为半年或一年。考核周期过长容导致质量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考核周期过短则容造成考核工作的重和浪费。
七、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根据考核标准进行评估,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整改。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并进行记录和归档。
八、考核责任
考核责任明确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
1.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验;
2. 质量部门:负责产品出厂前的检验和质量控制;
3. 市场部门:负责产品使用情况的调和反馈;
4. 相关人员:负责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和整改。
九、考核监督
考核监督由企业部和外部监督机构共同进行。企业部建立健全的.考核监督机制,加强对考核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外部监督机构对企业的考核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十、结语
建立健全的产品质量考核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同时,企业加强对的管理和控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420xx新产品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过程高效、有序,同时降低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它通过规范流程、明确责任和激励机制,保障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接受度,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内容概述:
1. 研发规划:确定新产品开发的目标、时间表、预算和预期成果。
2. 团队管理:组建跨部门团队,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协作顺畅。
3. 创新流程:设立从概念生成到产品上市的完整流程,包括市场调研、设计、原型测试、生产准备等阶段。
4. 风险管理: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制定应对策略,降低项目失败的可能性。
5.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标准,实施严格的质量检查和测试,保证产品质量。
6. 评审机制:设立定期评审点,评估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及时调整策略。
7. 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专利申请和版权保护策略,保护企业创新成果。
8. 市场推广:结合产品特性,制定营销策略,确保产品上市后的市场推广。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51、加工过程产生的次品、废品,由于错验、漏验造成的均由车间质量管理部负责。
2、对生产过程中违反工艺操作,使用不合格材料的,有关检验人员有责任及时报告,防患于未然。
3、对未经检验的材料、半成品、成品有权制止使用、加工、装配、入库、出厂。
4、各质量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检验制度,并做好记录和执行工作,每月定期的小结和特殊情况的报告是防止质量事故的重要措施。对于重大质量事故必须汇同有关部门检查到底,并督促做好后续工作,如更改资料文件、不合格的隔离处理工作。
5、质管部在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下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部门工作的薄弱环节和质量分析会议作出有关的执行情况。
6、公司下达的质量指标(产品合格率、返修率)是公司考核部门工作的主要依据,每季度考核一次,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与预防也是依据之一。检验人员的考核,可依据技术含量高低、错验、漏验的频次,质管部制定具体考核指标。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6为加强质量的监督管理,减少废品的发生,完善检验工作,持续有效全面贯彻执行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标准,特制定产品过程控制方法:
一、首检
1、检验员必须全面了解技术标准、图纸工艺、操作规程的一切技术规定。
2、操作者加工首件(包括更换加工零件型号、设备工装修换、图纸和艺更改)必须送检,对首件没有交检而造成废品的操作者必须负一切责任。
3、检验员必须根据图纸工艺对送检的首件进行首检,并对首件结果负责,如检验员没有做好首检而造成的批量废品,由检验员主要责任,必须承担一定比例的废品赔偿。
4、车间主管必须督促操作者做好首检工作,经过首检工作,经过首检合格的零件,操作者必须对产品质量负责,并认真作好自检工作,如果由操作者没有做好自检而产生的废品,必须追究其责任,并负责赔偿。
二、联检
1、上道工序的检验员必须重视下道工序对产品的反映意见,下道工序的检验员有责任把质量信息回馈给上道工序。
2、下道工序有权拒绝接收上道不合格产品,发现不合格产品应及时与检验员联系,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形成每道有序控制,层层有把关的良好体系。
三、巡检
1、检验员必须根据技术要求对产品作巡回抽样检查,如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向操作者提出,并责成其找出原因。待解决问题后才能继续生产。
2、检验员必须对巡回抽检认真负责,对重要零部件及关键工序必须核定抽检次数不少于2次,以及每次抽检数量不少于1件并填写《原始记录表》。
3、在巡检过程中,检验员有责任对工装夹具进行不定期检查,或随机抽查,强行生产由此而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操作者负全部责任。
四、终检
1、生产工人对完工的产品必须交给检验员检验,未受检的产品不得流转或入库,如发现有不经检验而私自流转者,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2、检验员对完工的产品(包括半成品,成品,外协件,外购件)应根据图纸,工艺和有关技术标准实行全检或抽样检查,如发现有错检或漏检,要追究检验员责任。
3、检验员必须自觉配合车间生产,对完工的产品根据趁件的生产需要分轻、重、缓、急进行检验。检验数量不少于5%,重要零件及关键工序发现不合格要全检。如有故意拖延或刁难而影响生产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4、对于检验不合格但可以返工的产品,检验员有权要求生产工人及时返工,并通知班组织或车间,返工后重新检验,第一次返工合格,按合格记录第二次以上返工,即使检验合格也按次品处理,需要返工而操作者拒绝返修的,按废品处理。并由车间报请公司给予行政处罚。对于超差但不影响使用的工件,由检验员会同车间报告技术部门,由技术部门(或有关技术员)决定处理意见,回用品按次品处理,(次品不计发工资,造成废品的按公司规定赔偿损失)。
5、检验员必须对受检的次品、返修品和废品必须隔离放置,车间或有关部门必须配合作好此项工作,如发现有把不合格品混入合格品中,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6、检验员必须对检验完毕的工件开具工单,并如实填写合格产品、次品、废品数量。
五、总装检验
1、装配工在装机前应首先对零件做出必要的检查,发现问题应进行复查,对关键件,关键尺寸,大件等检验员应重点复检,以保证整机质量。
2、在装机过程中,检验员应参照组装检验记录表中相关检测资料,做好实测记录,确认合格后,办理合格证。
六、产品标志说明
1、为了实现可追溯性,生产中采用产品工序流程卡(可以在原工艺流程卡的基础上修订),表明原材料/产品/工序/生产日期/数量等进行标志和记录,由生产车间主管记录,当首道工序合格时进行转序,同时在产品工序流程卡上记录,当不合格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处置,同时在产品工序流程卡上记录,并终止该流程卡,事后追究。
2、检验状态标识,采用标牌xx产品转序卡)分三种如下:
合格 绿色
不合格(包括翻修品、次品、废品)红色
待检黄色
七、外协/外协物资的验收
1、查验收据:检验所需要的技术依据合同或协议书,由生产部门/技术部进行配合。其中包括企业标准,检验规范,技术条件,技术图样等。
2、质检部是进货检验的.归口部门,负责对进货检验,应友好与供应商/生产部门/技术部进行配合。
3、物资到货后,接到通知登记做好记录,按产品类别进行检验。
4、对属于检查验证产品,检查内容如下:
a、检查供方产品的质量合格/产品质量保证书/名称/图号/出厂日期/检验员印章等。
b、根据供方提供的质保书,发货单据,定货合同与材料进行核对,以查明供方提供的文件中所反映的材料名称/规格/材料成分/交货状态和特征等是否与标准相符。
c、对产品实物外观的检查,包括对磕碰/锈虫/划伤等的检查。
5、对属于检查验收类产品按以下的方法检查:
a、第一类产品:数量 1-100件抽检50%101-500件抽检40%500-1000件抽检30% 1001件以上按25%正常一次抽样方案执行;
b、第二类产品:数量1-500件抽样不少于10%500-1000件抽样不少于8%1001-20xx件抽样不少于5% 20xx件以上按3%,放宽一次检查方案执行。
c、对于产品质量稳定的供货方按第二类检查方案执行;
d、对于产品质量不稳定和新开发的供货方按第一类检查方案执行;
6、经检验或严整合格后,由检验员在《入库验收单》上签名办理入库并作好记录。
7、经检验或严正后,由检验员在《入库验收单》上签名办理入库并作好记录。
8、供方发生以下变化时,本公司采购链部门必须向质检链部门发出通知,质检部对其提供的产品质量进行验证和考核;
a、产品由一个供方转为另一个供方;
b、零件由供方进行修改设计,导致尺寸、材料变化;
c、供方的工艺、设备、模具具有较大的变化;
d、产品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时;
e、产品停止供货6个月;
9、不合格的产品的处置:
a、当检验员在抽样检查中发现不合格,由主管技术员复检,如复检不合格,可以判定为不合格;
b、采购部对不合格产品应如数退回;
c、对出不合格产品的供方,送货时要加倍检查,甚至100%检;
10、凡经检验的外协、外购产品均作好检验工作状态标识并记录。
八、计量器具管理和保养制度、
1、计量器具是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由质检部统一管理公司的量具和测量仪器。
2、建立计量器具台帐,按工艺要求配备。
3、对计量器进行周期检定,对不符合检定要求的,停止使用。
4、量具的发放由车间,经副总,总工批准,质检部签字后取用,并做好记录收回旧量具。
5、量具修理后,专用检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要求进行检定,达到规定要求才可使用。
6、量具存放应有固定位置,在使用过程中应防止在操作者容易看到而有不会掉落的位置上。
7、不允许把量具与其他工具放在一起,以免受到损伤。
8、非计量检修人员,严禁自行拆卸,修理或改装量具,发现问题即使送质检部进行鉴定并安排检测。
9、量具是用于测量的工具,不允许当做其它工具使用。
10、量具使用完毕,要及时擦干净,放入量具包装盒内,对于封存量具,各方面有涂上一层防锈油。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7为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加强产地环境管理,推行产地编码
指导建立产地编码,建立生产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度。以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分散种植户为补充,建立有机农产品产地编码和生产者基础信息,从源头做到农产品身份可识别、可追溯。
二、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及种植标准化,建立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大力推广良好农业规范及种植标准化,规范生产过程,建立健全各种生产档案,包括生产(经营)者编号、生产(经营)者名称,种植品种、肥料施用、农药施用、添加剂使用、收获和其他田间作业记录以及产品检测等相关信息,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建立产品质量保障体系。
三、加大产地产品监测力度,建立合格产品准出制度
加强产品监测,并建立产品合格把关制度,完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产品进入批发市场、储运各环节要有追溯记录。
四、规范包装标识,建立相应的备案制度
对公司的产品,建立规范的'包装标识。包装标识须标明产品名称、产地编码、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产品认证情况等信息,并建立详细的备案管理,确保产品流向可追踪。
五、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信息平台
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建立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管理系统,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数据库、农产品检测数据库、以及销售流向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管理。
六、追溯程序的启动
对发生问题组织以及个人,根据最初信息源立即启动追溯程序,包括查找生产日期、确定种植基地和批次号,通过查阅田间管理日志、台帐、检测报告等分析原因。对于违规事实,由相关部门经调查核实后,依法处置相关责任人,并及时进行整改修复。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8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规定旨在确保企业生产的产品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它涵盖了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管理。
内容概述:
1. 产品设计与开发:明确设计标准,进行风险评估,确保产品设计符合法规要求和用户需求。
2. 供应商管理:制定严格的供应商评价体系,保证原材料和组件的质量。
3. 生产过程控制:设立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点,执行定期检查,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4. 质量检验:建立完善的`检验制度,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确保产品出厂前达到质量标准。
5. 质量改进:通过数据分析,识别质量问题,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6. 售后服务:建立有效的客户反馈机制,处理质量投诉,及时解决产品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91、上岗人员应具有全血及成分制备、理化分析和检验的专业知识,掌握各项质量检测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2、定期对血液及血液制品、检测试剂和原辅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并按时发出有关报告。
3、负责不定期抽查血液检验的`室内质控记录。
4、如实填写实验记录,正确处理数据,加强核对,严防差错。
5、定期深入生产部门,熟悉生产工艺和流程,根据质量检测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发现重大质量隐患应及时向科主任反映。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10产品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从产品策划、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
1. 产品规划与立项:明确产品定位,制定产品开发计划,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
2. 设计与研发管理:规范产品设计流程,保证产品质量和创新性,同时控制研发成本。
3. 生产与质量控制:建立有效的生产流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验制度,确保产品性能稳定。
4. 市场推广与销售管理:制定营销策略,管理销售渠道,确保产品顺利进入市场。
5. 售后服务与客户反馈: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收集和处理客户反馈,持续改进产品。
内容概述:
1. 制度框架:明确各部门职责,设立产品管理委员会,负责产品战略决策。
2. 流程规范:定义从需求分析到产品上市的各个阶段的具体操作流程。
3. 评估机制:设定产品成功的量化指标,定期评估产品表现,为决策提供依据。
4. 协调机制:建立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解决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5. 培训与发展:提供产品知识培训,提升员工的产品意识和技能。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11新产品试制管理制度旨(spc是什么意思?spc即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过程控制工具。)在规范企业新产品的研发与试制流程,确保产品质量,降低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其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启动与规划
2. 设计与开发
3. 样品制作与测试
4. 反馈与改进
5. 试产与验证
6. 质量控制
7. 评估与总结
内容概述:
1. 项目启动与规划:明确产品目标,制定详细的试制计划,包括时间表、资源分配、预期成果等。
2. 设计与开发:进行概念设计,技术参数设定,以及初步的工程图纸和工艺流程设计。
3. 样品制作与测试:生产初期样品,进行功能、性能、安全性等多方面测试,确保符合设计标准。
4. 反馈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设计和工艺进行调整优化,形成迭代循环。
5. 试产与验证:在小规模生产线进行试产,验证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和批量生产的可行性。
6.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试制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7. 评估与总结:对试制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产品的改进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12本产品销售价格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公司产品的定价策略,确保价格体系的合理性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保障公司的利润空间。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价策略的制定与调整
2. 价格审批流程
3. 价格公示与执行
4. 销售价格监控与分析
5. 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调整
内容概述:
1. 定价策略的制定与调整:详细规定如何基于成本、市场竞争状况、产品定位等因素制定初始价格,并设定定期评估和调整价格的机制。
2. 价格审批流程:明确各级管理层在价格设定中的`角色和责任,设定价格变更的审批权限和流程。
3. 价格公示与执行:规定产品价格在内部系统、销售文档及对外宣传材料中的展示方式,确保价格一致性和透明度。
4. 销售价格监控与分析:设立定期的价格数据分析,评估价格政策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策略。
5. 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调整:设定在市场竞争加剧、成本变动等情况下,如何快速响应并调整价格的预案。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13为保证我合作社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我合作社的市场信任度,提升我合作社的品牌形象,根据农业部制定的“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卫生质量标准”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具体内容如下:
一、农药安全使用管理
1、合作社使用的农药必须统一采购,专人负责,并要在技术人员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用药。
2、采购的农药必须“三证”俱全,产品标签、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要核对相符,确保农药产品质量,农药的进仓库存和出仓使用情况进行统一登记。
3、要选用生物源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禁用和限用的一切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4、做好病虫测报工作,选择最佳防治时期,尽量做到低浓度使用。
5、最后一次施用农药要严格遵守采收安全间隔期,尽量降低农药残留量,确保产品达到优质、安全的标准。
6、使用农药要注意人畜安全,农药包装物要及时收集处理,尽量减少环境污染。
二、肥料安全使用管理
1、肥料要专人负责,统一采购。
2、购买肥料产品必须有产品标签、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以确保肥料产品质量合格,肥料的购买和使用情况要进行统一登记。
3、农家肥要经过高温发酵达到无害化标准后方可施用。
4、要采用科学的平衡施肥方法。
5、根外追肥要选用有机氮肥,最后一次追肥应在收获前8天以上。
三、生产安全管理
1、按照农产品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做好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
2、适时采收、包装,并按法定要求进行标识。
四、运输安全管理
对运输工具要清洗干净,确保运输过程不会对蔬菜造成污染。
五、仓储管理
1、肥料、农药、蔬菜的存储仓库要分开,禁止混放。
2、不同种类的农药要隔开存放,禁止混放。
六、登记、记录管理
1、对农药、化肥、种子的购买、存储、使用情况做好登记工作。
2、对生产、运输、销售各个环节做好记录工作。
3、登记、记录要保存五年以上。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14产品开发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产品创新流程,确保从概念形成到产品上市的每个阶段都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它涵盖了项目立项、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验证、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旨在提升产品质量、缩短开发周期、降低风险,并激发团队创新潜力。
内容概述:
1. 项目启动:明确产品目标、市场定位,设定项目预算和时间表。
2. 需求管理:收集和分析市场需求,制定详细的需求规格书。
3. 设计开发:涵盖概念设计、原型制作、功能实现等步骤,强调跨部门协作。
4. 测试验证: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用户验收测试。
5. 市场推广:制定营销策略,准备产品上市和后期维护。
6. 持续改进:收集用户反馈,不断优化产品,适应市场变化。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15农产品批发管理制度是一项旨在规范市场运营、保障食品安全、提升交易效率的重要管理框架。它涵盖了批发市场的准入标准、交易规则、质量控制、价格管理、物流配送、信息公示等多个方面。
内容概述:
1. 准入制度:明确农产品批发商的资格要求,包括营业执照、食品安全证书等,确保供应商合法合规。
2. 交易规则:规定交易方式、时间、地点和程序,如拍卖、合同交易等,确保公平公正。
3.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检测体系,对入场销售的农产品进行定期抽检,保证食品安全。
4. 价格管理:设定价格形成机制,防止价格垄断或恶意竞争,维护市场稳定。
5. 物流配送:规范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完整性。
6. 信息公示:公开透明的.交易信息,如价格、数量、产地等,增强市场透明度。
7. 纠纷解决机制:设立调解、仲裁等机制,处理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议。
8. 监管与处罚:明确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强化市场秩序的维护。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09-21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10-11
车间产品质量管理制度10-14
内部产品质量审核管理制度03-07
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制度03-06
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精选10篇)05-18
农产品质量管理制度03-28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11-22
产品质量标语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