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处
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造句
而且在文学上用楚辞体的形式以及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写作词赋,辛弃疾、陆游、李纲等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探讨了“香草美人”作为一种象征手法与楚巫术文化的关系等。
李商隐诗中的隐喻继承并发展了屈原“香草美人”的比兴象征传统,为我国古代诗歌抒情艺术的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我的天使是素素,你不用问了,你虽是香草美人儿,但与你不相关的信息。
虽然没有任何标识,但是清一色的香草美人就是最好的招牌了。
山鬼忽啼风雨, 鳏夫又感别离。 高唐重梦杳无期,落个深秋呓语。 香草美人无计,贫生也算别奇。 但成此曲作相惜,留待来年听取。——李暮寒《西江月·听雨》
夜色长发,刀语真心,神装于身,十日相遇,香草美人 。——《出自时崎狂三》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忠贞贤良之士